
自古以来,川军就以其英勇和坚韧著称,抗日战场上,我们总能看到四川人民的身影。曾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评论,说在四川,往上数三代,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参与抗战。那是一个民众疾苦的时代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,为了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,四川的父老乡亲们纷纷拿起武器,投入战斗。他们深知,若这一代不去打仗,下一代也将不得不承受同样的命运。 四川,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座根据地,担负起了中国抗战的重任。若四川沦陷,整个国家也将随之灭亡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,四川成为了中国抗日反击的关键阵地。四川人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日行列,成为了抗日战场的中坚力量。民间常说,无川不成军,无湘不成军,这句话是对四川和湖南人民英勇抗战的肯定。四川自古以蜀道难著称,地势险要,难以被外敌侵占。正因为如此,四川成了当时少数没有受到日军直接攻占的安宁之地。
尽管短暂的平静,四川人民没有忘记国家的危机,纷纷组建川军,奔赴抗日前线。据统计,抗战期间,川军的参战人数超过340万,相当于每17个四川人中,就有1人投身抗战。川军的牺牲也极为惨重,超过65万。无论我们如何评价川军的战斗力,他们都是无畏的勇士,浴血奋战,为国家献出了生命。 川军的勇猛并非始于近代。四川自古便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的重要防线。南宋末年,当外族入侵,四川人民坚持抵抗,足足抵抗了蒙古52年。在明末清初,四川百姓又在满清进攻时坚持战斗,独自抗击清军21年。成都曾一度成为空城,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被屠杀,最后仅剩下七万妇孺。历史上曾有湖广填川这一说法,就是大量外地人口迁入四川,才使得这片土地得以恢复生机。 四川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,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培育了四川人民享乐安逸的性格。在平时,四川百姓看似懒散、贪图享乐,但一旦国家危机,他们便化身为英雄,化解民族大义的重责。正因为这股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血性,才有了川军不死,中国不亡的传说。 四川的百姓不仅勇猛,更具备战斗智慧。四川的山区地形复杂,生活条件艰苦,但正是这些困难锤炼了四川人坚韧不拔的性格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四川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突出,屡屡立下赫赫战功。例如在南京保卫战中,川军145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守南线,他们在弹尽粮绝、援军未至的情况下,与日军死战三天三夜。师长饶国华誓言:为国而战,义无反顾,万死不辞。直到最后,145师依旧坚守阵地,顽强抗敌。 在台儿庄战役中,川军122师奉命死守藤县,尽管弹药枯竭,敌军不断冲击,川军战士依旧英勇反击,最后师长王铭章战至最后一刻,举枪自杀。122师的战士们坚持到最后一刻,誓死不投降。 川军的英勇表现也体现在将领的身上。李佳钰是川军的杰出代表,他曾写下诗句:男儿仗剑出四川,不灭倭寇誓不还。他带领川军部队在山西与日军激战两年,最终壮烈牺牲,成为抗战历史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官。川军将领刘湘更是名垂青史,在他临终时,他留下了抗战到底,始终不渝的遗言,激励了无数川军将士。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抗战中,四川为国家贡献了300多万兵员,川军的伤亡人数占到全国抗日军队的20%。每一场大型战役中,川军的身影都无处不在,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未来。 新中国的建立,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。在这段艰难的历史中,四川人民为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,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。正如那句民间传说所说,四川人民往上数三代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,都有亲人参与抗战,这是一种光荣的历史遗产,是属于他们的骄傲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